□王德仁 辛瓢翁與朱晦翁 一位是叱咤風云,憂國憂民的抗金名將,一位是格物致知、窮研理學的哲學家。辛棄疾的沙場好友陳亮稱朱熹是“人中之龍”,為陽剛正氣的一代儒宗;辛棄疾是“文中之虎”,為人杰奇才的一世英豪。 搞理學與搞文學的融會,做文官與當武將的結合,連結的紅線在哪?是辛棄疾與朱熹共同的抗金救國目標讓兩人走在一起,是武夷山的沖佑觀為朱熹與辛棄疾構筑了往來的友誼之橋。朱熹家居五夫鎮,大部分時間在武夷山講學,辛棄疾則住在離武夷山極近的鉛山瓢湖。朱熹在閩、浙、贛任職過地方官,提舉沖佑觀比辛棄疾、陸游都早。朱熹育才尊才,重人才治國,文武兼儒的辛棄疾也敬重大他10歲的朱夫子。 他們相會武夷前就有密切交往,還在淳熙七年(1180年),江西遭嚴重旱災,朝廷任辛棄疾隆興府知府兼江西安撫使。他為了救荒濟民,貼出賑濟榜文:“劫禾者斬,閉糶著配?!敝祆渎勚?,欽佩其作為,稱贊“這便見得他有才”。第二年,朱熹擔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。浙江也鬧饑荒,一些貪官污吏卻魚肉百姓,橫征暴斂;有些不法商賈為了逃稅,與地方官商勾結,行賄受賄,打著官方旗號以營私。朱熹曾聽辛棄疾說嚴治權商者“糞向亦插德壽宮旗子”,開始不信,“提舉浙東,親見如此”,對辛棄疾的德能贊是“卓犖奇才,疏通遠識?!?/span> 清官干吏,往往為昏君庸臣所不容。淳熙九年(1182年),辛棄疾被朝廷罷職,閑居上饒。落職六年后方被朝廷派到武夷山,第一次主管沖佑觀。正在江西任提刑的朱熹氣憤難平,對其弟子曰:“辛幼安是個人才,豈有使不得之理?!边€說他“經綸事業,有股肱王室之心;游戲文章,亦膾炙士林之口?!?/span> 紹熙二年冬,在家閑居十年之久的辛棄疾被朝廷起用為福建提刑,得知去年朱熹任漳州知州時,體察民生,順應民呼,不顧遭豪強的激烈反對,推行按實有土地負擔稅役的“經界法”,狠狠打擊了豪強地主嚴重兼并土地的措施,感到十分正確有效,便在汀州大力推行,受到百姓擁戴,因而更加欽佩朱熹。紹熙三年(1192年),辛棄疾福建提刑任上兼福建路安撫使,宋光宗召見辛棄疾回朝,在赴臨安行程前,他親往建陽考亭,問政閑居的朱熹。朱熹贈他三句話:“臨民以寬,待士以禮,馭吏以嚴?!币麨楣佼斠缘路媸?,政教并化,寬嚴齊用。辛謙虛地聽從忠告,不僅對朱熹理學有了更深的了解,而且對朱熹“正君心、恤民意”為抗金復國的根本戰略更為贊賞。 正是受朱熹“修政攘夷”的治國思想,辛棄疾告別朱熹赴臨安。紹熙四年(1193年),在朝并未重用的辛棄疾,只做了幾個月的大府卿。他在《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點》的答對札子中,申訴了抗金的戰略見解,提出“居安慮?!钡闹孕钠谕?。但皇帝醉于聲色,只守半壁江山,對辛棄疾的國策之略未予重視。三年后,辛棄疾又遭到諫官的彈劾,以“殘酷貪饕,奸贓狼籍”的莫須有罪名被貶,二度回到武夷山當了個掛名的沖佑觀提舉。次年九月,就連這個虛職也被罷免了,回到鉛山的瓢湖閑居。 武夷山有辛棄疾的友緣,沖佑觀是他的情緣。宋慶元四年(1198年),辛棄疾三度主管沖佑觀,經過兩年的罷官生活,朝廷恢復其秘閣修撰的職務。這年九月,辛棄疾再次到建陽會見朱熹,喜出望外的朱熹陪伴他同游武夷,泛舟九曲。兩人詩興大發,各自吟賦了十首詩《武夷棹歌》: 朱熹的詩之五:“五曲山高云氣深,長時煙雨暗平林。林間有客無人識,矣乃聲中萬古心?!毙翖壖驳蔫柚性娖渚牛骸吧街杏锌偷弁鯉?,日日吟詩坐釣磯。費盡煙霞供不足,幾時西伯載將歸?!敝祆淇磥?,貴客辛棄疾是天下奇才,其愛國心聲留萬古。辛棄疾眼里,朱熹是大隱山中的“帝王師”,希望有一天會有“西伯”,來起用這個懷才不遇的白發忠臣。 這次會見,朱熹為了鼓勵辛棄疾,還為他的二齋室書寫“克己復禮”“夙興夜寐”贈之,相勉“施展杰出的才干,以報朝廷”。辛與朱兩翁屢遭打擊,他們雖然在政治上不得志,但朋友的情誼卻更加密切了。 辛棄疾對朱熹的學識品行愈見親敬,說自唐堯以來,能與朱熹相比有幾人?他所作的《酬朱晦翁》詩曰:“西風卷盡擴霜筠,碧玉壺天天色新。風歷半千開誕日,龍山重九逼佳辰。先心坐使鬼神伏,一笑能回宇宙春。歷數唐堯千載下,如公僅有兩三人?!边@絕不是名人之間的相互吹捧,而是心心相惜的人生牽手。 不久,朱熹病重,正是韓侂胄召集辛棄疾等將領北伐之際,他已來不及提醒辛棄疾不要被韓利用。慶元六年(1200年),71歲的朱熹“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”,辛棄疾祭文悼之,痛哭萬分:“所不朽者,垂萬世名。孰謂公死,凜凜猶生?!?/span> 開禧北伐失敗,又被罷官的辛棄疾滿腔憂憤回瓢泉。兩年后,60歲的他身染重病。當朝廷再次任他為樞密都承旨時,已臥床不起上奏請辭。這年農歷九月十日,一代民族英雄、愛國詞人辛棄疾辭世,葬在“瓢泉”后的陽原山。 |